之前有跟大家分享過,現代人因為長時間用電腦、手機而容易造成不適,「葉黃素」成為許多人不可或缺的保健食品。
而除了葉黃素,「蝦紅素」也是常見的保健食品之一,但蝦紅素是什麼?跟葉黃素又有何不同?

蝦紅素是什麼?
蝦紅素是一種類胡蘿蔔素,又稱蝦青素,存在紅球藻類和海洋生物內。
紅球藻類是一種綠色的微藻,在面對環境壓力時,會產生大量蝦紅素來保護自己,若是蝦、蟹、魚類等吃下含有蝦紅素的藻類,蝦紅素就會留在他們體內。
許多人聽到蝦紅素以為是只存在蝦子內的物質,但其實蝦紅素不只是蝦才有,當初是因為在龍蝦體內發現,才被命名為蝦紅素。
蝦紅素怎麼補充才好?
一般可從鮭魚、蝦蟹、藻類等食物吃到蝦紅素,成人每天建議攝取量為2~4毫克蝦紅素,但約500克的鮭魚肉才可吃到3~4毫克的蝦紅素,透過食物攝取較不容易,因此可以搭配保健食品補充。
保健食品內的蝦紅素主要是從雨生紅球藻(Haematococcus pluvialis)萃取而來,藻類在適合的環境中繁殖生長快,且重金屬污染的可能性低,只要看清楚是藻類來源,對蝦類過敏或素食者都可以吃。
許多從藻類萃取的產品為了素食族群方便選購,也會命名為藻紅素。
葉黃素、玉米黃素5:1黃金比例,再加蝦紅素也是關鍵
美國國家研究院實驗提到,每天補充10mg葉黃素及2mg玉米黃素,5:1的黃金比例較能達到好的保護效果。
但添加蝦紅素也是關鍵,尤其葉黃素要在體內累積3-4個月以上才會達到有效濃度,蝦紅素在短期間內可以快速有感,與葉黃素、玉米黃素相輔相成。
除了是否添加蝦紅素,也要注意蝦紅素含量是否足夠,目前市面上蝦紅素產品的含量大多1~2毫克。
好的蝦紅素一公斤原料可能超過上萬元,成本非常高,有部分原料廠已能透過獨特專利技術,提高蝦紅素萃取濃度。
No comments ye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