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學小教室
2025.09.16
素食小菜的陷阱?外食素食族的8大挑戰!


你常外食嗎?你知道一盤素食小菜可能也充滿陷阱嗎?

在外食環境中選擇素食,看似比葷食清爽、負擔更低,但實際情況卻可能跟想像的不一樣。外食素食族群在飲食上其實有不少隱藏陷阱,一不小心就高鈉高鹽高熱量。

外食有哪些容易誤踩的地雷呢?帶你一起來看看。
 

容易忽略的8大陷阱

 
1、以為「吃菜就健康」?可能隱藏大量勾芡、素蠔油

便當店的青菜(如空心菜、地瓜葉)常常不是清炒,而是大量油爆炒,再靠醬汁(如糖醋醬、勾芡醬)提升風味,結果吃進一堆油與鈉。建議外食時選擇清燙蔬菜或涼拌小菜。
   
2、「豆腐就是蛋白質」?其實很多是油炸豆腐

很多人以為「吃到豆腐就夠了」,炸豆腐、油豆腐、百頁豆腐,雖然都叫豆腐,但營養差很大。油豆腐因為油炸,脂肪含量高;百頁豆腐偏高脂低蛋白。營養價值較高的其實是板豆腐、嫩豆腐。
   
3、炸物的「吸油性」比你想的驚人

茄子、南瓜這類蔬菜因為表面多孔,油吸收率可能比炸雞還高!也因此有些素食外食族仍有三高風險。
   
4、「素食小菜」也可能是陷阱

以為點一盤滷豆乾或小菜是健康選擇,但很多小菜經過多次加熱,鈉含量可能比主菜驚人。若天天點小菜,反而比只吃一份主餐更傷身體。
 
5、「素料很方便」卻是鈉含量的來源

素火腿、素雞、素丸子雖然增加餐點變化,但大多是以大豆蛋白加澱粉並調味製成,結果蛋白質有限,鈉含量卻很高。
 
6、全素飲食=缺蛋白?其實也常缺少Omega-3

許多素食者會多補充豆類避免蛋白質不足,但Omega-3脂肪酸常被忽略。Omega-3常見於亞麻籽、核桃、奇亞籽等,不過外食較不常吃到這類食物。
 
7、「澱粉當主食就夠」?小心精緻澱粉過量

外食常見主食是白飯、白麵,雖然能飽,但缺乏B群與纖維,造成血糖起伏大。很多人下午嗜睡、容易餓,常常就是精緻澱粉的影響。
   
8、飲料比餐點更傷

很多餐廳會提供豆漿、奶茶、冬瓜茶,但可能含糖量驚人。真正導致肥胖或代謝問題的,有時不是餐點本身,而是那杯看似無害的飲料。
  

外食素食族容易缺乏的營養

・維生素B12:大多只存在於動物性食物,長期缺乏會導致疲倦。

・鐵質:植物性鐵(非血基質鐵)吸收率較低,外食族若又缺乏深綠色蔬菜與豆類,容易造成氣色不佳。

・鈣質:外食素食族若缺鈣,長期會影響骨骼與牙齒健康。

・Omega-3:外食難吃到堅果、亞麻籽,若長期不足,可能影響活力與日常生理機能。



你常外食嗎?你知道一盤素食小菜可能也充滿陷阱嗎?

在外食環境中選擇素食,看似比葷食清爽、負擔更低,但實際情況卻可能跟想像的不一樣。外食素食族群在飲食上其實有不少隱藏陷阱,一不小心就高鈉高鹽高熱量。

外食有哪些容易誤踩的地雷呢?帶你一起來看看。

容易忽略的8大陷阱

 
1、以為「吃菜就健康」?可能隱藏大量勾芡、素蠔油

便當店的青菜(如空心菜、地瓜葉)常常不是清炒,而是大量油爆炒,再靠醬汁(如糖醋醬、勾芡醬)提升風味,結果吃進一堆油與鈉。建議外食時選擇清燙蔬菜或涼拌小菜。
   
2、「豆腐就是蛋白質」?其實很多是油炸豆腐

很多人以為「吃到豆腐就夠了」,炸豆腐、油豆腐、百頁豆腐,雖然都叫豆腐,但營養差很大。油豆腐因為油炸,脂肪含量高;百頁豆腐偏高脂低蛋白。營養價值較高的其實是板豆腐、嫩豆腐。
   
3、炸物的「吸油性」比你想的驚人

茄子、南瓜這類蔬菜因為表面多孔,油吸收率可能比炸雞還高!也因此有些素食外食族仍有三高風險。
   
4、「素食小菜」也可能是陷阱

以為點一盤滷豆乾或小菜是健康選擇,但很多小菜經過多次加熱,鈉含量可能比主菜驚人。若天天點小菜,反而比只吃一份主餐更傷身體。
 
5、「素料很方便」卻是鈉含量的來源

素火腿、素雞、素丸子雖然增加餐點變化,但大多是以大豆蛋白加澱粉並調味製成,結果蛋白質有限,鈉含量卻很高。
 
6、全素飲食=缺蛋白?其實也常缺少Omega-3

許多素食者會多補充豆類避免蛋白質不足,但Omega-3脂肪酸常被忽略。Omega-3常見於亞麻籽、核桃、奇亞籽等,不過外食較不常吃到這類食物。
 
7、「澱粉當主食就夠」?小心精緻澱粉過量

外食常見主食是白飯、白麵,雖然能飽,但缺乏B群與纖維,造成血糖起伏大。很多人下午嗜睡、容易餓,常常就是精緻澱粉的影響。
   
8、飲料比餐點更傷

很多餐廳會提供豆漿、奶茶、冬瓜茶,但可能含糖量驚人。真正導致肥胖或代謝問題的,有時不是餐點本身,而是那杯看似無害的飲料。
  

外食素食族容易缺乏的營養

・維生素B12:大多只存在於動物性食物,長期缺乏會導致疲倦。

・鐵質:植物性鐵(非血基質鐵)吸收率較低,外食族若又缺乏深綠色蔬菜與豆類,容易造成氣色不佳。

・鈣質:外食素食族若缺鈣,長期會影響骨骼與牙齒健康。

・Omega-3:外食難吃到堅果、亞麻籽,若長期不足,可能影響活力與日常生理機能。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