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學小教室
2025.01.15
「加工食品」大解密!小心「超加工食品」陷阱

 

許多人一聽到「加工品」,都常有負面的印象,但其實有些加工方式如烹煮、調味等,是符合食品加工的標準作業程序的。

食品加工在現代社會是很普遍的技術,我們要懂得選擇加工食品,才能吃得安心。

那什麼是加工食品?有哪些類別?加工食品有什麼健康陷阱?帶你一起來看看。
 

無加工的天然食品比較健康?


其實不完全正確,天然的原型食物雖然好,但也有些食物不經過加工處理,反而容易有不安全的疑慮(例如生菌含量過高、容易腐敗)。

因此,在保留食物天然營養、確保食用安全的前提,選擇低加工、無添加的食品,一樣可以吃得健康。
 

什麼是加工食品?

 
加工食品指「任何經過處理而改變其原始狀態的食物」。食品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「加工」, 只要是經由冷凍、罐裝、乾燥、烘焙、殺菌等加工後製成的食物,都被稱為加工食品。

例如切好的蔬菜、盒裝水果、調味過的堅果、乾燥蔬果等。
 

什麼是加工食品?

 
1、適口性與風味的改善
食物在食用前會經過一定程度的加工處理,如吃香蕉之前去皮就是簡單的加工;小麥製品或米製品需要去殼、去除胚芽或研磨等加工,才能進一步煮成米飯或製成麵條。
   
2、增加保存性及改善營養價值
加工除了有助於保存,還能改善營養價值,如透過冷凍加工使食品中的營養不易流失;或是把番茄烹煮提高營養價值,讓身體更容易吸收茄紅素。
   
3、提升安全性
許多加工技術可減少致病菌以確保食品安全,如製作成罐頭和超高溫殺菌,是藉由熱處理來減少細菌。
 
4、提供更多飲食選擇
食品口味與種類越來越多,不同文化的料理形式也不同,透過食品加工,可以更符合消費者需求,讓我們品嚐到更多樣化的食品。
 

加工食物4大類別


國際目前廣泛使用 NOVA 食品分類系統,依照加工性質、程度和目的將食物分成四種等級。
 
第1級:未加工或最低限度加工食物
未加工的食物,主要指原型食物,就是食物原本的樣子,如新鮮蔬果、藻類和水等直接可食的部分。

最低限度加工食物,則是經過清潔、去除不可食用的部分、研磨、乾燥、冷藏、冷凍等方式處理食材,但不會增加食品的成分,主要用於增加保存性,如袋裝蔬菜、研磨咖啡、烘烤過的堅果、曬乾的水果乾等。
   
第2級:經過加工的烹飪原料
直接從第1級食物中加工,或透過萃取、精煉等方式而來的調味料,一般不會單獨食用,如植物油、鹽、糖、奶油,目的是為了增加食物的味道及口感,讓食物變得好吃。
   
第3級:加工食品
通常是結合第1級和第2級食品製成,將油、鹽、糖或其他第2級原料添加於第1級食物中,經過簡單的加工所製造的食品。主要用於提升風味與保存期限,如罐頭、冷凍蔬果、自己醃的泡菜、自家製麵包等。
 
第4級:超加工食品
不只添加油、鹽和糖,還經過複雜的加工程序、添加多種化學添加物,如香料、防腐劑、甜味劑等。保存期限較長且便利,但幾乎失去原本的營養價值和天然成分。如含糖飲料、早餐麥片、零食點心、薯條、泡麵、微波食品等。
 

加工食品3種健康陷阱


陷阱1:高熱量
市售零食先經過「油炸」處理再烘乾,儘管外表看起來不油膩,但熱量往往超乎想像。除了隱藏熱量陷阱,為了維持產品賣相,甚至會添加人工色素及不必要的化學添加物,食用過多可能會影響健康。

陷阱2:高糖
有些看似不甜的加工食品糖分卻高的驚人,如滷味為了增加口感及延長食用期限,會加入大量冰糖,1.5小條的甜不辣含糖量高達15克。

陷阱3:高鈉
很多食品基於延長保存期限,會添加大量的鹽,如火鍋料、穀物脆片等,吃起來不鹹,不知不覺中攝取過多的納。



許多人一聽到「加工品」,都常有負面的印象,但其實有些加工方式如烹煮、調味等,是符合食品加工的標準作業程序的。

食品加工在現代社會是很普遍的技術,我們要懂得選擇加工食品,才能吃得安心。

那什麼是加工食品?有哪些類別?加工食品有什麼健康陷阱?帶你一起來看看。

無加工的天然食品比較健康?


其實不完全正確,天然的原型食物雖然好,但也有些食物不經過加工處理,反而容易有不安全的疑慮(例如生菌含量過高、容易腐敗)。

因此,在保留食物天然營養、確保食用安全的前提,選擇低加工、無添加的食品,一樣可以吃得健康。
 

什麼是加工食品?

 
加工食品指「任何經過處理而改變其原始狀態的食物」。食品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「加工」, 只要是經由冷凍、罐裝、乾燥、烘焙、殺菌等加工後製成的食物,都被稱為加工食品。

例如切好的蔬菜、盒裝水果、調味過的堅果、乾燥蔬果等。
 

什麼是加工食品?

 
1、適口性與風味的改善
食物在食用前會經過一定程度的加工處理,如吃香蕉之前去皮就是簡單的加工;小麥製品或米製品需要去殼、去除胚芽或研磨等加工,才能進一步煮成米飯或製成麵條。
   
2、增加保存性及改善營養價值
加工除了有助於保存,還能改善營養價值,如透過冷凍加工使食品中的營養不易流失;或是把番茄烹煮提高營養價值,讓身體更容易吸收茄紅素。
   
3、提升安全性
許多加工技術可減少致病菌以確保食品安全,如製作成罐頭和超高溫殺菌,是藉由熱處理來減少細菌。
 
4、提供更多飲食選擇
食品口味與種類越來越多,不同文化的料理形式也不同,透過食品加工,可以更符合消費者需求,讓我們品嚐到更多樣化的食品。
 

加工食物4大類別


國際目前廣泛使用 NOVA 食品分類系統,依照加工性質、程度和目的將食物分成四種等級。
 
第1級:未加工或最低限度加工食物
未加工的食物,主要指原型食物,就是食物原本的樣子,如新鮮蔬果、藻類和水等直接可食的部分。

最低限度加工食物,則是經過清潔、去除不可食用的部分、研磨、乾燥、冷藏、冷凍等方式處理食材,但不會增加食品的成分,主要用於增加保存性,如袋裝蔬菜、研磨咖啡、烘烤過的堅果、曬乾的水果乾等。
   
第2級:經過加工的烹飪原料
直接從第1級食物中加工,或透過萃取、精煉等方式而來的調味料,一般不會單獨食用,如植物油、鹽、糖、奶油,目的是為了增加食物的味道及口感,讓食物變得好吃。
   
第3級:加工食品
通常是結合第1級和第2級食品製成,將油、鹽、糖或其他第2級原料添加於第1級食物中,經過簡單的加工所製造的食品。主要用於提升風味與保存期限,如罐頭、冷凍蔬果、自己醃的泡菜、自家製麵包等。
 
第4級:超加工食品
不只添加油、鹽和糖,還經過複雜的加工程序、添加多種化學添加物,如香料、防腐劑、甜味劑等。保存期限較長且便利,但幾乎失去原本的營養價值和天然成分。如含糖飲料、早餐麥片、零食點心、薯條、泡麵、微波食品等。
 

加工食品3種健康陷阱


陷阱1:高熱量
市售零食先經過「油炸」處理再烘乾,儘管外表看起來不油膩,但熱量往往超乎想像。除了隱藏熱量陷阱,為了維持產品賣相,甚至會添加人工色素及不必要的化學添加物,食用過多可能會影響健康。

陷阱2:高糖
有些看似不甜的加工食品糖分卻高的驚人,如滷味為了增加口感及延長食用期限,會加入大量冰糖,1.5小條的甜不辣含糖量高達15克。

陷阱3:高鈉
很多食品基於延長保存期限,會添加大量的鹽,如火鍋料、穀物脆片等,吃起來不鹹,不知不覺中攝取過多的納。
TOP